产业兴 全面小康的生动注脚


产业兴 全面小康的生动注脚

大字 日期:2021-03-31 来源:南昌新闻网

    

 红谷滩万达金街市民络绎不绝

  开栏的话: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5年后,党的十九大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各项工作作出战略部署。9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今起,本网开设“记录小康工程”专栏,展现南昌市为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奋斗实践,记录城市乡村、各行各业等发生的历史巨变。

  2012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3000.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2元;2020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5745.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96元。这一组数据,正是南昌推动全面小康的生动注脚。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旺则百姓富。南昌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产业支撑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紧紧围绕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目标任务,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一核两重”产业发展思路,全市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实力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夯实决胜全面小康的经济基础,推动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工业“顶梁柱”作用更加凸显

  工业是南昌最大的产业,是南昌做大经济总量的“顶梁柱”。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67.3亿元;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60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11.5亿元……跃动的数字,彰显南昌工业发展在不断提速、扩量、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促进南昌工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方式转变、效益提升,全面迈向中高端,强力支撑经济大发展,形成了以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和以绿色食品、现代轻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的“4+4”产业发展布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385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346.9亿元。

  目前,南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已形成移动通讯终端和LED两个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世界VR产业大会永久会址,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73.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509.89亿元,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已形成了以江铃集团为产业链“链主”,凯马百路佳、格特拉克等骨干企业为辅的完整产业体系,主营业务收入从2012年的457亿元跨越到2019年的1259亿元。航空装备产业方面,C919大飞机在南昌试飞,ARJ21支线飞机在南昌交付,我国首个民企自主知识产权通用飞机GA20在南昌研发制造,形成了教练机、通用飞机等比较完整的航空制造产业体系,目前,南昌航空产业链已落户项目达60余个,投产企业31家。

  工业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近9年,南昌加快园区建设,实施了园区发展提级、服务企业提优、党建引领提效等“三大行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2012年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716.34亿元,2020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6772亿元,工业园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聚焦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去年,南昌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面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对VR、5G、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20个重点产业实行“链长制”。数字经济发展初见成效,新开通5G基站6816个,引进72个数字经济项目,获批江西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正成为南昌崛起的新引擎。

  高新技术产业引领作用凸显,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0%,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3个百分点;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八大产业比重已超过50%,达50.09%;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新型材料产业成为南昌新增的一个千亿产业,成为继绿色食品、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之后第四大千亿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强劲引擎。

  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

  在红谷滩区,全省金融商务区的现代都市形象已然显现,一栋栋金融机构总部大楼勾勒出南昌最美天际线,成为江西金融的靓丽名片。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南昌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涌现出红谷滩金融商务区、用友产业园、699文化创意园、南昌保税物流中心、江西基金产业园、江南云港物流总部产业园等一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龙头企业。目前,南昌有48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123家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总数位居全省第一。

  为积极推动现有商业业态品质提升,南昌积极引导西湖区盈石广场商业综合体引入百余家网红餐饮、零售IP,着力打造全省第一个网红品牌集聚地,塑造“网红直播+新零售+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全新数字商业广场。据初步统计,全市有18条特色街、27个商业综合体、48个大型商超,50%以上商铺实现了“线下打烊、线上开播”“线上引流+线下服务”新运营模式,带动电商零售额近40亿元。

  流量经济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近两年,南昌以发展流量经济为切入口和着力点,借助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加快新兴服务经济产业园区建设,高新区“5G+VR”特色产业园、青山湖区流量经济产业园、东湖区网红经济产业园、西湖区流量经济产业园、南昌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园等新兴服务产业园相继“落地开花”。

  从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开园到深度挖掘“八大山人”文化品牌,从“赣鄱文化第一街”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到《寻梦滕王阁》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从打造亲水江湖休闲观光带到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去年以来,南昌深入实施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战略,着力推动商旅文互动融合消费,积极打造“万寿宫+滕王阁+绳金塔”等核心商圈,构建“购物+美食+旅游+休闲+娱乐”一体化复合型消费城市,以文旅融合发展助力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

  2020年,南昌抢抓当前服务业经济发展新趋势和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新机遇,以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优结构、提品质、扩规模。红谷滩金街夜市、紫荆夜市、十字街夜市、瑶湖里观光夜市、洪都夜巷等相继开街;南昌王府井购物中心开业,中山路天虹重新装修开业,一批国际一线品牌入驻;洪城大市场顺利搬迁;菜鸟、京东、苏宁电商园等一批重点物流项目形象初显,全市A级物流企业达到29家。去年,南昌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33.35亿元,同比增长3.4%。

  如今,南昌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日趋完善,商贸服务、住宿餐饮、夜间经济等生活性服务业良性发展,新热点、新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体系加速成型,让市民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和多姿多彩。

  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0.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898元;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1.6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1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农业农村经济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加速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南昌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推进田园综合体示范建设,打造都市现代农业高地。

  近年来,南昌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在2018年布局25个企业田园综合体的基础上,2019年启动了区域性市级示范田园综合体创建,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深度交叉融合,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层次水平。目前,全市共创建市级示范田园综合体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6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09个,县级现代农业园200个,现代乡村特色产业园24个。

  按照“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南昌研究制定了六大产业链工作计划,加快推进了稻米、生猪、水禽、水产、蔬菜、茶叶六大绿色食品产业子链建设。目前,南昌已形成稻米、生猪、水禽、水产、蔬菜、茶叶六大绿色食品产业链,产值超1000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

  去年,我市4家农业龙头企业进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见证了我市以都市现代农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园区及农业品牌建设的道路。近年来,南昌打造出了以安义瓦灰鸡、新建生米藠头、新建金桥葡萄、军山湖大闸蟹等为代表的乡土特色产业品牌,走出了正邦集团、双胞胎集团、绿滋肴控股、煌上煌集团等一批品牌化龙头企业。目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6家,其中,省级118家,国家级13家。去年,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463亿元,占全省59%。

  为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去年,南昌发布《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实施方案》,着力构建“一环两谷四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环,南昌绿谷、进贤硒谷,南昌县高效设施农业区、小蓝农产品精深加工集中区、安义县生态农业区和沿鄱阳湖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区)的都市现代农业总体布局,引领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南昌绿谷”和“进贤硒谷”“两谷”名片建设正加快推进,引进中科院庐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共建南昌植物园,中国云厨全域产业园、钟陵富硒产业园、工控·塘南第六产业园、市政公用生态农业园等一大批现代化、科技化程度高的农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南昌农业加速由单一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多元功能拓展。(南昌日报记者 张代艳/文 魏勇剑/图)


Comments |0|


* nick name (required):
@ * email (required):


*)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star
**) You can use some